九游集团神鱼照片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九游集团神鱼照片 > 新闻动态 > 抗日名将罗卓英,解放战争为何不见他身影,最终结局如何?

抗日名将罗卓英,解放战争为何不见他身影,最终结局如何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0:05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,战功赫赫的罗卓英迎来了人生新阶段。他被擢升为陆军上将,准备履新赴任。但令人费解的是,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关键时期,这位常在前线督战的将领却突然销声匿迹。曾经叱咤沙场的猛将为何突然隐退?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?让我们循着他传奇的军旅足迹,探寻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
在国民党军界赫赫有名的土木系中,由陈诚统率的第十一军和第十八军堪称王牌之师。作为陈诚最倚重的左膀右臂,罗卓英以过人的谋略赢得了袖珍智囊的美誉。有趣的是,陈诚与罗卓英都因身材矮小被同僚戏称为袖珍将军,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巨人般的军事才华。

智囊之称源于罗卓英深厚的学养与独到的军事见解。在那个知识分子多选择文职的年代,他毅然投笔从戎。出身书香门第的他,自幼受祖父悉心栽培,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这种家学渊源不仅培养了他强烈的求知欲,更铸就了他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。

展开剩余77%

两位从军的叔父对罗卓英影响至深。虽然初次报考保定军校因身高受限落选,但他并未气馁,转而进入学兵营接受训练。在这个管理相对宽松的环境里,他凭借出众的文采获得长官青睐,最终被保送至保定炮兵学校深造。

1922年军校毕业后,罗卓英曾短暂在家乡执教。但胸怀壮志的他很快重返军旅,于1924年正式开启军事生涯。正是这一年,他与陈诚相识,从此结下不解之缘。

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建立起深厚友谊,携手为国民党军队出谋划策。这段合作经历不仅锤炼了罗卓英的军事才能,更奠定了他在军界的地位。1925年孙中山整编粤军时,罗卓英响应号召加入国民革命军。经陈诚举荐,他出任炮兵连长,在惠州战役中指挥炮火精准轰开城门,因战功晋升为炮兵营长。

北伐战争期间,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陈诚升任21师师长,罗卓英调任师部担任参谋处长。这支劲旅后来发展为土木系的中坚力量,罗卓英与周至柔并称为陈诚的左膀右臂。在他的辅佐下,21师迅速成长为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。

1929年部队改编为11师时,罗卓英升任33旅旅长,在围剿红军作战中屡建奇功。1933年他率第5军参战却遭遇失利,这次挫败给他的军旅生涯蒙上了阴影。

抗战烽火燃起后,罗卓英重振雄风。1937年他率领18军血战淞沪,在罗店与日军展开长达月余的拉锯战。尽管最终南京沦陷,但他指挥若定的表现赢得广泛赞誉,职务也随之节节高升。

此后数年,罗卓英转战各大战场,先后参与武汉会战、南昌会战等重大战役。1941年的上高会战堪称其军事生涯巅峰,他指挥部队全歼日军第34师团,毙敌24000余人,创下抗战最辉煌胜利的纪录,并因此荣膺青天白日勋章。
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罗卓英奉命镇守滇缅公路。面对日军猛攻,他巧妙布防,最终迫使敌军撤退。这场胜利再次证明了他的指挥艺术,赢得军民一致称颂。

战后罗卓英主政广东,致力于战后重建。为捍卫国家主权,他亲自督导南海诸岛的勘测与主权碑树立工作,为维护领土完整作出重要贡献。

1961年,65岁的罗卓英因糖尿病逝世。这位历经风雨的爱国将领,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巨变,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发布于:天津市